至于英國和日本簽訂條約允許相互駐軍,則更充滿了滿滿的不對等性。畢竟,如果沒有發起者英國上躥下跳地推動,日本自衛隊這輩子估計都很難到歐洲的一畝三分地“長期旅行”,英國此舉只不過是想到亞太地區渾水摸魚而已,也就是搶日本的飯碗,日本的被動可想而知。
那么,明明國土面積更大,經濟水平更發達,為何日本在英國面前如此不值一提?根本原因不是日本不努力,而是缺乏烏鴉變鳳凰的歷史機遇。
說白了,日本作為趕上帝國主義浪潮末班車的列強,對自己黃種人國家的國情有著深深的“絕望”,所以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在無所不用其極地增強綜合國力的同時,也在加班加點地炮制“脫亞入歐”的百年大計。
畢竟,對于日本而言,打敗清王朝只是前提,吊打沙俄帝國只是開始,日本想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列強,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它們一樣。
而從日本“島國”的特性來看,日本當然是一樣成為下一個日不落帝國。
只是,雖然西方國家愿意支持日本技術迭代更新,甚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日本的“一路向西”從未真正成功,畢竟作為中華文化圈內的國家,中華文明早已對日本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表面上再多的西方化元素,也無法讓日本成為如假包換的西方國家。
雖然二戰結束后,美國與其它戰勝國在經歷了短時間的爾虞我詐并成功實現了獨占日本。讓這個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國家在“脫亞入歐”的征程上更進一步,但日本卻似乎距離趕超英國越來越遠。
這讓日本和英國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明明興英國在加速衰落,美蘇兩大超級大國還在沒日沒夜地推動第三世界民族獨立,誓要對英國形成釜底抽薪的猛烈打擊,讓英國成為如假包換的三流角色。而同期的日本則因為朝鮮戰爭帶來的戰爭紅利,以及承接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大量的產業轉移,早已在經濟上異軍突起,甚至在1968年超越聯邦德國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全球第二。
而且日本的產品尤其是半導體產業早已風行全球,令美國都望塵莫及,氣得美國政客不得不通過扶持韓國等下三濫的招數壓制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風靡。
這樣的日本,明明應該是英國高不可攀的榜樣和偶像,為何日本卻依然氣虛?
2023-01-17 09:48:18
2023-01-17 15:35:31
2023-01-17 15:00:29
2023-01-17 09:26:26
2023-01-17 10:02:36
2023-01-17 15:07:42
2023-01-17 15:49:42
2023-01-17 15:23:32
2023-01-17 08:59:24
2023-01-17 09:37:53
2023-01-16 10:16:05
2023-01-16 08:53:23
2023-01-16 17:17:10
2023-01-16 17:00:26
2023-01-16 10:32:56
2023-01-16 09:03:07
2023-01-16 09:14:42
2023-01-16 11:17:56
2023-01-16 11:34:29
2023-01-16 11:29:42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4:11:21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