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一次更換總指揮又是什么原因呢?也有兩個原因:
一是俄軍以打擊烏克蘭能源等基礎設施為目的的空襲已經基本實現目標,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已經損毀過半,一時半會很難再修復,烏軍后勤補給和國計民生都出現了嚴重問題,在戰術目的達到后,更換總指揮主要是為了新的目的。
二是俄烏兩軍不久后很可能要進行一場階段性決戰。為什么說是階段性決戰?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里,俄烏兩軍已經在前線形成了持續的僵持,在這個時期,一方面俄軍基本上將征召的30多萬軍隊都投入到了烏克蘭戰場,另一方面美西方正在加大對烏軍的地面重裝備的軍事援助。
這兩點集中在一起,一個階段性決戰的條件就有了。俄軍一定會擴大地面進攻,烏軍也要加大投入,如此一來陸軍就又成了作戰主體,所以這個時候俄羅斯換陸軍出身的總參謀長任總指揮,既是通過提高級別來實現各兵種的協調指揮,也是由真正懂陸軍作戰的高級將領來達到打贏地面戰的目的。
第二個重大變化:據環球網轉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3日的消息,俄國防部宣布已完成巴赫穆特附近城鎮索列達爾市的“解放工作”,稱占領這個戰略要地將有可能切斷烏克蘭軍隊在巴赫穆特附近的補給線。此外,俄國防部表示,在過去3天的索列達爾戰斗中,共消滅700多名烏克蘭軍人,摧毀300余件烏軍軍事裝備。
而在此前就有報道稱,俄羅斯“瓦格納”私人軍事集團創始人普里戈津于1月12日宣布“解放”索列達爾。他說:“我再次確認,索列達爾的領土已從烏軍手中完全解放,并被清掃干凈。
平民已從該市撤出。俄軍已消滅了500名不愿投降的烏克蘭軍人。”不過,烏克蘭當時并不承認索列達爾失守。11日晚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表視頻講話稱,索列達爾的戰斗仍在繼續,頓涅茨克方向的戰斗仍在繼續。
2023-01-17 09:48:18
2023-01-17 15:35:31
2023-01-17 15:00:29
2023-01-17 09:26:26
2023-01-17 10:02:36
2023-01-17 15:07:42
2023-01-17 15:49:42
2023-01-17 15:23:32
2023-01-17 08:59:24
2023-01-17 09:37:53
2023-01-16 10:16:05
2023-01-16 08:53:23
2023-01-16 17:17:10
2023-01-16 17:00:26
2023-01-16 10:32:56
2023-01-16 09:03:07
2023-01-16 09:14:42
2023-01-16 11:17:56
2023-01-16 11:34:29
2023-01-16 11:29:42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4:11:21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