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產生一個很大的差異,真正搞去全球化的只有美國??赡苡腥苏f,澳大利亞不是也跟著美國嗎?不然,去年澳大利亞新政府成立之后,極力想跟中國貿易正?;?。這樣的結果就讓中國好對付美國的去全球化了。既然美國與盟國不是鐵板一塊,單憑美國的經濟體量想要撼動中國,就沒那么容易了。甚至于我們認為,根本撼動不了。理由是:
第一,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其實是相當的,不論是從購買力計算GDP,或是從貿易總量,工業總量來看,美方并不占據優勢。美方比較占據優勢的是在科技產業方面。不過,就算在科技產業上,美方的優勢主要是呈現在芯片產業,其他方面的優勢也不多了。
第二,中國的經濟潛能大,從高等教育的人口總數,工程師與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口總數來看,中國在科技上的潛能大于美國,當然更大于其他美國的盟國。這樣的優勢將會讓中國在一定時間之內,把一些科技領域上的短板補上。
因此,美方在科技上的優勢不會太久。中方在經濟與科技的潛能還在增長,而且是有序的增長,美方要持續與中國經濟脫鉤,搞去全球化的努力將會越來越困難,越來越難推動。我們的判斷是,如果華盛頓還是在經濟與科技上壓制中國,在這兩個層面上與中國持續糾纏,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反制力量下,美國將會疲憊不堪,難以支撐。
對于去全球化的說法,在時事評論界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去全球化已經是一個事實,全球的經濟、產業鏈、與科技都在去全球化。但我們認為,全球化的趨勢并沒有改變,只是方向與部分的流量出現了變化,在一番重新整合之下,全球經濟仍然是在全球化之下。
第一,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這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標志。1999年1月1日,歐盟正式啟動歐元。往后的一些自由貿易協定,或是自由貿易經濟圈,例如RCEP,也都是在全球化的大架構下。
2023-01-17 09:48:18
2023-01-17 15:35:31
2023-01-17 15:00:29
2023-01-17 09:26:26
2023-01-17 10:02:36
2023-01-17 15:07:42
2023-01-17 15:49:42
2023-01-17 15:23:32
2023-01-17 08:59:24
2023-01-17 09:37:53
2023-01-16 10:16:05
2023-01-16 17:17:10
2023-01-16 08:53:23
2023-01-16 17:00:26
2023-01-16 10:32:56
2023-01-16 09:03:07
2023-01-16 09:14:42
2023-01-16 11:17:56
2023-01-16 11:34:29
2023-01-16 11:29:42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4:11:21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