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恰好是美國新自由主義暢行的時候。也正好是美國與蘇聯爭霸,漸漸取得上風的時候。1980年代后期,蘇聯陷入很大的經濟麻煩,美國卻是處于里根時代的經濟興盛時期,美國是自信滿滿??!美國當時認為,憑著美國的科技、金融、與醫療等高獲利的產業,如果世界各國都能夠打開大門,開放市場,并且降低關稅,那么美國這些產品與服務將會長驅直入列國,美國可以因此永遠站在全球經濟鏈的最上層。
不要忘了,美國于1990年代初期,已經把日本打敗、收服了,日本的經濟不再是美國的威脅。也因此,日本于1995年WTO成立的前幾年,也是支持美國推行全球化的措施,建立WTO。日本當時除了被美國收服與說服之外,日本也深信,憑借其“高端”的科技工業實力,日本可以跟著美國的全球化風潮,繼續在全球保有優勢,維持競爭力。歐洲在當時也是跟著美國,同意推行全球化。
歐洲國家自忖,自身是已開發國家,也是富國俱樂部(G7)的成員,跟著美國推行全球化,當然也能得到好處,保持經濟的優勢。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大國都是G7的成員。只不過,美歐日都沒有想到,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之后,不論是對外貿易和經濟總量都迅速增長。2010年,中國的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017年,以購買力計算的GDP,中國超越美國。這是按照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來計算。由于中國趕超的速度太快了,也因而引起一些人的恐慌,所謂的美方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于焉而生。中國的崛起的確讓一些人不適應。
最不適應的當然是懷抱修昔底德陷阱的美方,其次是日本,再過來才是歐洲。日本過去有著侵略中國的歷史,生怕中國強大之后報復日本。因此,不要認為拜登政府聯合盟國,對付中國的政策,這些盟國之所以會在某種程度上參與,都是因為這些國家是美國盟國的緣故。有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些國家不適應中國的崛起。不過,日本與歐洲雖然是跟著美國一起,但是在對中國的經濟與貿易政策方面,也只是淺嘗美國對中國的措施,稍微配合一下美國,并沒有真正的下場對付中國。
2023-01-17 09:48:18
2023-01-17 15:35:31
2023-01-17 15:00:29
2023-01-17 09:26:26
2023-01-17 10:02:36
2023-01-17 15:07:42
2023-01-17 15:49:42
2023-01-17 15:23:32
2023-01-17 08:59:24
2023-01-17 09:37:53
2023-01-16 10:16:05
2023-01-16 17:17:10
2023-01-16 08:53:23
2023-01-16 17:00:26
2023-01-16 10:32:56
2023-01-16 09:03:07
2023-01-16 09:14:42
2023-01-16 11:17:56
2023-01-16 11:34:29
2023-01-16 11:29:42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4:11:21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