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美國還在1949年主導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美國在西歐各國駐軍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再加上無孔不入的文化滲透,可以說美國通過一系列手段,成功地與西歐各國實現了主仆轉換。再加上北約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激起了蘇聯的強烈反應,這種外在壓力又迫使西歐各國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
這是典型的形勢比人強,但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引領者,世界近現代文明的開拓者,西歐各國絕不接受被昔日小弟頤指氣使的局面。但奈何時過境遷,尤其是二戰的猛烈摧殘,導致元氣大傷的它們對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無能為力。再加上美蘇兩大超級大國拼命推動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對西歐各國進行了釜底抽薪的暴擊,西歐各國終于一病不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夾在美蘇中間的西歐各國,為防止成為美蘇爭霸的“耗材”,決心放下歷史恩怨抱團取暖,“西歐一體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發不可收拾的。
因為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的存在,美國對西歐一體化并不反對,畢竟“鐵板一塊”的西歐不僅可有效防止蘇聯挖墻腳,更有助于美國的收割,在美國的默許下,西歐一體化從“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始,經歷了歐洲共同體的整合,最終在1993年推動了歐洲聯盟的橫空出世。
然而,就在歐盟異軍突起時,蘇聯在1991年土崩瓦解。由于共同敵人的煙消云散,美國開始看歐盟各種不順眼。畢竟有證據表明,在北約趁東歐權力真空“跑馬圈地”般地瘋狂東擴時,歐盟也在躍躍欲試,大有曲線統一歐洲的架勢。
而一個統一的歐洲,對美國而言必然有害無利。所以為了讓歐盟“收心”,美國開始了一系列行動,主旨就是對蹣跚的俄羅斯發動頻繁的挑釁。
雖然一手推動蘇聯解體的俄羅斯跑步進入資本主義,與西方國家不存在意識形態上的尖銳對立。但俄羅斯體量依然太大,核武器依然駭人,更重要的是“大俄羅斯”主義傍身的俄羅斯一直想做西方國家的“熊爸”而不是“熊孩子”,所以盡管俄羅斯一路向西的心很真誠,但美歐雙方都不領情。
而相比于大洋彼岸的美國,與俄羅斯對抗了幾百年的西歐各國對俄羅斯更是沒啥好感。所以當美國還沒將反俄的大纛舉高高,歐盟就義無反顧地往前瘋跑。
這正是美國想看到的,因為一旦歐洲的土地上出現動蕩,好不容易攢起來的資本必然跑光,歐盟必須承受“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窘況,而作為資本落腳地的美國則賺得盆滿缽滿。
2023-01-17 09:48:18
2023-01-17 15:35:31
2023-01-17 15:00:29
2023-01-17 09:26:26
2023-01-17 10:02:36
2023-01-17 15:07:42
2023-01-17 15:49:42
2023-01-17 15:23:32
2023-01-17 08:59:24
2023-01-17 09:37:53
2023-01-16 10:16:05
2023-01-16 17:17:10
2023-01-16 08:53:23
2023-01-16 17:00:26
2023-01-16 10:32:56
2023-01-16 09:03:07
2023-01-16 09:14:42
2023-01-16 11:17:56
2023-01-16 11:34:29
2023-01-16 11:29:42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4:11:21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