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對于實現百年奧運夢的中國而言,無疑是一個普天同慶的年份。但對于巴爾干半島上的塞爾維亞而言,2008年卻是痛徹心扉的多事之秋。因為就在當年的2月17日,科索沃作為塞爾維亞的自治省單方面宣布“獨立”并很快獲得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承認。
應該說,古往今來,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但對于塞爾維亞,中國卻有著感同身受的真摯感情。原因無它,我們也有科索沃一樣的“叛亂省”,并被美國等西方國家上躥下跳地瘋狂折騰。
而和我們未完成的解放戰爭不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問題卻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塞爾維亞所在的巴爾干半島之所以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火藥桶”,甚至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根本原因在于巴爾干半島作為歐亞溝通的必經之地,割裂地中海和黑海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方勢力東去西走、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
而巴爾干半島的首屆地主,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后,巴爾干半島成為拜占庭帝國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世紀上半葉,塞爾維亞人等南斯拉夫人陸續進入巴爾干半島,并在1217年和1346年先后建立了極盛一時的塞爾維亞王國和塞爾維亞帝國。
奧斯曼帝國異軍突起后,在1389年奪取科索沃地區,1453年奧斯曼帝國消滅拜占庭帝國后,又在1459年征服塞爾維亞。
幾十年的跨度,雖然對千百年的文明史而言不值一提,但卻為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離心埋下了禍根。因為奧斯曼帝國占領科索沃后,表面上推行宗教自由政策,背地里卻免除了穆斯林的人頭稅。這種偏心的宗教政策,導致了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紛紛逃離科索沃,留下的阿爾巴尼亞人則紛紛皈依了伊斯蘭教。
由于奧斯曼帝國對科索沃地區長達600多年的統治,使得塞爾維亞雖然對科索沃更有“自古以來”的底氣,但卻對科索沃地區早已翻轉的人口結構無能為力。這塊塞爾維亞人眼中的“黑鳥的土地”,也早已逐漸泛綠,阿爾巴尼亞人占到了科索沃總人口的90%以上。
這為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有心無力奠定了尷尬的基礎。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
2023-01-13 09:44:51
2023-01-13 09:14:12
2023-01-13 14:11:21
2023-01-12 09:38:56
2023-01-12 09:04:48
2023-01-12 13:34:49
2023-01-12 13:59:25
2023-01-12 10:09:19
2023-01-12 13:46:39
2023-01-12 09:56:21
2023-01-12 09:22:38
2023-01-11 09:36:57
2023-01-11 15:34:26
2023-01-11 16:00:22
2023-01-11 15:48:43
2023-01-11 08:57:19
2023-01-11 11:57:35
2023-01-11 09:25:20
2023-01-11 09:47:08
2023-01-11 09:17:46
2023-01-10 14: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