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個人的角度看,2022年,中國式“大國外交”至少在三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一,在中美博弈中,中國扛住了美國拜登政府的各種遏制、打壓、圍堵和污蔑。在美國挑起的大國競爭中,中國再一次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不惹事,但今天的中國也不怕事。最終,中國守住了底線,站穩了陣腳,撕裂了美國的“包圍圈”,事實上宣告了中美博弈第一階段美國圖謀的破產。
在中美博弈的本質上,中國戳破了美國編造的“民主對抗威權”的謊言敘事,把美國出于維護自身霸權這一自私自利的目標,蓄意挑起中美大國競爭,甚至圖謀發動“新冷戰”的卑鄙打算,向全世界一遍又一遍做了說明。
今天,幾乎所有的國家都看清楚了,美國是為了給自己的霸權主義續命而來遏制中國的。也正是因為看清了美國的這一本質,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并不愿意摻和美國遏制中國這趟渾水,不愿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不愿意為了美國的一己之私,而放棄跟中國的合作。
即將過去的2022年,對于那些一心想要實施對華遏制戰略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年份。
在這一年里,美國原本希望在俄烏沖突后,在輿論上把中國打成跟俄羅斯一樣的國家,為美國日后在跟中國“攤牌”、“掀桌子”時,對中國發起極限制裁提前做好準備。
但是,恰恰是因為俄烏沖突,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看到了一個小國,一旦被美國當成大國競爭的棋子和炮灰,替美國發動代理人戰爭的巨大風險。也正因如此,美國在南海攪局的做法,越來越缺乏這些國家的配合。
同樣,在俄烏沖突中,歐洲國家再次看到了,“做美國的敵人很危險,做美國的盟友會要命”這一樸素的真理。美國通過道德綁架、外交脅迫、意識形態滲透等方式,忽悠歐洲對俄羅斯發起“自殺式制裁”,讓歐洲迎來了一個通脹飆升、能源短缺的寒冷冬天,而美國自己卻趁機向歐洲高價出口天然氣,“趁朋友病,要朋友命”。美國這種自私自利、始終堅持“美國優先”的玩法,已經讓很多歐洲人非常不爽。當美國企圖再次對歐洲搞道德綁架和外交脅迫,讓歐洲跟中國脫鉤、斷鏈時,歐洲一些人明確說出了“不”。2022年,美國在中美博弈中最依賴的歐洲,大膽地說出反對跟中國脫鉤、反對“新冷戰”,這讓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遭遇了重大挫折。
在中美全球地緣政治博弈中,中國守住了家門口的東南亞,通過RCEP、“一帶一路”等各種務實合作,中國讓東南亞國家深信,跟中國“走”, 是最能維護他們自身利益的選擇;而美國卻在推行其極端反華政策時,失去了歐洲的支持與配合。
從這個角度來說,東南亞和歐洲,由此成為了中美博弈第一階段的“勝負手”。
2022年,國際局勢中非常關鍵的俄烏沖突,不僅沒有成為美國把中俄“打包處理”的戰略機會,反而成為美國自己陷入中俄兩線作戰、成為喚醒歐洲戰略自主的一個契機。
在中美博弈中,美國自私的本性顯露無遺,美國不得人心的現實日益明確。
2023-01-13 13:55:09
2023-01-12 09:32:12
2023-01-10 15:07:35
2023-01-10 14:52:19
2023-01-09 14:47:05
2023-01-09 09:00:26
2023-01-06 14:48:55
2023-01-06 08:53:27
2023-01-05 17:24:04
2023-01-05 16:31:49
2023-01-04 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