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信的庫克,沒有聽從建議。最終,由于生產線出錯,零件開始大量堆積,直接導致當年新款MacBook推遲半年發布。
就這樣,郭臺銘和庫克,經過多年反復實驗,最終不得不承認:在組裝環節,機器人干不過富士康工人。
用機器取代人工,是人類古老的夢想。
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運用杠桿原理,制作出取水裝置——沙杜夫(Shadoof),用于灌溉農田。
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將人類帶入工業時代。此后,經過電氣時代和IT時代,人類發明的機器越來越先進。
尤其是,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人工智能,在最近10年出現爆發式增長,工業機器人被越來越多地用到生產制造環節。
很多人驚呼,機器人很快就會取代人類。
在美日韓、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工業機器人已上升為國家的頂層戰略。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更是對工業機器人報以極大的熱情。
一方面,隨著工資水平的上漲,過去30年中國制造業的低人力成本優勢正快速消失,產業向越南、印度等國轉移的壓力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新世代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愿進工廠。對他們來講,送外賣、送快遞、開網約車是更好的選擇。
諸多跡象表明,中國制造依靠低人力成本、海量勞動力的道路,已經走到盡頭。要想繼續引領全球制造,就必須找到新的出路,而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但蘋果和富士康的實驗告訴我們,機器取代人工,遠非想象中那么樂觀。
盡管長期來講,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面臨的很多難題,都會在未來得到解決,從而推全球動制造業的升級。
但在短期內,機器人要想完全取代人類,還不現實。
事實上,在蘋果和富士康之前,很多企業都嘗過盲目自動化的惡果。
2013年,美國波音公司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機器人計劃。他們從德國找來全球四大機器人廠商之一的庫卡,試圖打造一套全自動化的生產系統。
庫卡在汽車制造業,擁有深厚的功底,曾幫助許多汽車制造商實現了自動化。
然而,這一次,庫卡卻栽在了波音777的機身裝配環節。
2023-01-17 09:48:18
2023-01-17 15:35:31
2023-01-17 09:26:26
2023-01-17 15:00:29
2023-01-17 15:49:42
2023-01-17 10:02:36
2023-01-17 15:23:32
2023-01-17 15:07:42
2023-01-17 08:59:24
2023-01-17 09:37:53
2023-01-16 10:16:05
2023-01-16 08:53:23
2023-01-16 17:17:10
2023-01-16 17:00:26
2023-01-16 10:32:56
2023-01-16 09:03:07
2023-01-16 09:14:42
2023-01-16 11:17:56
2023-01-16 11:34:29
2023-01-16 11:29:42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4:11:21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