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記者在臥底調查后,忍不住為那里嚴苛的勞動環境感嘆。
長長的流水線上,工人們每天機械地重復幾個動作。上班時間,禁止交談,每2個小時上廁所10分鐘,工人經常被管理層大喊大叫。
基本工資很少,想多賺錢,就必須不停地加班。
“這是一種病態,工業化冷漠。”《第一財經日報》的一篇報道,曾這樣寫道。
人們的憤怒,在郭臺銘兩年后的一次講話中,達到了頂點。
2012年富士康臺北年會上,郭臺銘對著臺北動物園園長,調侃道:“人類也是動物,如何管理這100萬動物讓我很是頭疼。”
很多人將富士康,同百年前以壓榨員工著稱、惡之花盛開的泰勒制,相提并論。“血汗工廠”的名聲不脛而走。
從深圳富士康13連跳,到鄭州富士康大逃亡……郭臺銘被員工問題困擾的10年,也是人工智能大爆發的10年。
難道這位精于計算的代工大王,就沒考慮過,用機器人來代替工人?
并不是富士康不想。
在蒂姆·庫克到訪富士康的2012年。富士康其實已經為機器人項目準備很久了。
早在2004年,郭臺銘就花重金,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請來戴家鵬博士。
戴家鵬這個名字,在自動化領域久負盛名。1978年加入通用汽車后,戴博士一直負責開發涂裝機器人等汽車自動化設備。
80年代,通用汽車與日本發那科,聯合組建機器人公司,戴家鵬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2023-01-17 09:48:18
2023-01-17 15:35:31
2023-01-17 09:26:26
2023-01-17 15:00:29
2023-01-17 15:49:42
2023-01-17 10:02:36
2023-01-17 15:23:32
2023-01-17 15:07:42
2023-01-17 08:59:24
2023-01-17 09:37:53
2023-01-16 10:16:05
2023-01-16 08:53:23
2023-01-16 17:17:10
2023-01-16 17:00:26
2023-01-16 10:32:56
2023-01-16 09:03:07
2023-01-16 09:14:42
2023-01-16 11:17:56
2023-01-16 11:34:29
2023-01-16 11:29:42
2023-01-13 13:49:00
2023-01-13 14:11:21
2023-01-13 10:01:31
2023-01-13 10:13:11
2023-01-13 09:35:50